找到相关内容35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浅谈宗教艺术

    摘 要:宗教与艺术是一个相互不可分离的混合体,宗教色彩伴随着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宗教艺术的特点是这一艺术不但具备宗教文化,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赋有浓郁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宗教艺术 宗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85955885.html
  • 浅谈“偈颂”

    做为佛家弟子,没有不知道“偈”的。   “偈”,读作ji(四声),就是预言的话。含有预言组成的词句,叫做“偈语”,因为含有韵句,又叫做“偈颂”。   在佛经中,偈颂以唱词形式出现[Budhist's ...

    塞上云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41558777.html
  • 浅谈佛教中的人性

    浅谈佛教中的人性  人性分本性和个性,本性是共有的,他包括善良、诚实、慈悲、同情、傲慢、嗔恨、懊悔等等.个性是有个人的生活环境和业力不同,而不同的人性.本来是无善,无恶的,但是人有了贪心,才使人的性格有了变化。  人性本身有一种分别智,分别智就能是善于分别一切事物好坏。其实事物本身没有好坏之别,只是与自己的习气有关.凡顺我的变生欢喜就以为是好的,不顺我的变生嗔狠就以为是坏的。这样就是人们有了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849197.html
  • 浅谈顿教之修法

    浅谈顿教之修法  作者:世炫   所言顿者,即为超越之义,以凡夫之因地顿入如来果位,即直指心性,顿悟成佛,若见自性,便名成佛,不于心外求之。  此顿教法修行方法,不执一切,无论是垢是净之处,或闹或寂之中,皆为修行道场。就是着衣吃饭,打坐睡觉,吟诗读诵,写字作文,待人接物等,做一切事情均为用功办道。于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不离自性。此门以观照之力,知万法本空,真如无相,根尘如幻,生佛平等。如此,...

    世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0048759.html
  • 浅谈佛教文化与教育

    浅谈佛教文化与教育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为何长盛不衰?除佛教本身所具有的影响力外,与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中和儒家文化的水乳胶融密切相关,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建筑和雕塑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教育功能,佛教的寺院在建筑风格上就好像是学校和博物馆的结合体。佛教的所有建筑、雕塑、都具有高度的教育艺术,不能把它看成是单纯的艺术品和神像,它含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很高的灵性智慧。以菩萨的造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4151351.html
  • 浅谈中国佛教慈善事业

    浅谈中国佛教慈善事业  慧弘  内容提要:佛教的发展取决于其自身的弘传状况,当今中国佛教在宗教政策落实后,经过政府的大力支持、龙天的虔诚护法、几代佛教先辈们的艰辛努力,已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应该珍惜佛教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它们来之不易。当今佛教之所以能这么繁荣,与中国的逐渐强大、社会的稳定和谐是分不开的。那么作为佛教徒应该怎样去感恩祖国、感恩社会呢?我认为努力去做佛教慈善事业也是一种回报...

    慧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50170261.html
  • 中国壁画与宗教浅谈

      中国壁画与宗教浅谈   中国绘画虽然源远流长,但成长比较缓慢。战国以前的绘画,多见于零星记载,近现代经过考古掘,才略能见到不多的真迹。从目前已知情况来看,至迟从西周起,中国绘画的主要形式是壁画。《孔子家语》记载孔子曾参观过周王的明堂,见到其间壁画画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还有“周公相成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这是国家级的政治性建筑,壁画内容显然具有“...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18095391719.html
  • 浅谈不正确的期待

    浅谈不正确的期待  /吴姿蓉  一般人在想达到某种目标时,该目标往往只停留在概念的层次,实践的动机较为微弱。除非在理智和感受上有深刻的体认以及相当坚定的认同,觉得这个目标真的非达到不可,才能产生强大动机而努力实行。动机的强弱与否,往往决定于自己对成就目标的意志有多强。例如,初学佛的人,凭借经书的研读体会与善知识的引导解说,也许在概念上大致懂得了佛学的轮廓,也大致有了对最高智慧的憧憬;在理智上也...

    吴姿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546841.html
  • 浅谈“七处徵心”

    浅谈“七处徵心” 妙空  作者妙空,江西佛学院楞严班学僧  《楞严经》中,世尊为开显一心,后及三观,再示最初下手方便,于是从七个方面,以问答的形式破除阿难的妄心,以显真心所在。  首先徵问阿难心目何在?阿难不知佛陀深意,满怀自负地说:   “世尊,三界之内,十类众生,凡有身心形象的,谁不知道这灵觉能知的心,是在身体之内,我看如来您旭青莲花瓣一般的眼睛,也是生在您的面上,我自己的肉眼,也是生在...

    妙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4449708.html
  • 浅谈对佛教的认识

    浅谈对佛教的认识   文 / 文剑雕龙   在永安寺拿回一本净空法师著的《认识佛教》,酷爱涉猎佛学内容的我早晚都细细拜读。这本介绍佛教知识的书很好,它好就好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层次分明、引人入胜,可见净空法师不愧为得道高僧,可称得起能够自度度人具有正等正觉的菩萨!  没读此书之前,从外界摄入我脑海的印象认为佛教是宗教的一种,佛陀就是至高无上的神,无所不能。皈依我佛可登西方极乐世界,不信...

    文剑雕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45956072.html